致力于建设“国内*、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文、理学、外语12个专业学院,另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和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近15000人,继续教育学历生近5000余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1%,其中院士7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
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8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80项。2009年,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8个本科专业和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开始实施,学校成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之一,纺织工程、材料工程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近年来,学校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2012年,毕业生就业总落实率为95.54%,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学校7个学科入选上海高校*学科建设计划。学校的特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三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都领居*。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位。学校工程、化学、材料和物理4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目前,按照“国家急需、世界*、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原则,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加强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自2003年以来,连续10年获得1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005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2012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获2011年度“*百篇*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篇。根据上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构筑“创意上海、设计之都”城市发展新需求,学校与上海市、长宁区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2011年,学校研制的“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研究成果应用在“天宫一号”上;2012年,“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应用在我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中。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2012年,共有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迄今,与世界8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服装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先后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国际上艺术设计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共识,积极筹建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高校之一,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成功举办“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等一系列在学科领域中具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面活跃的国际交流新格局。
社会声誉: 2009年,在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中,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15位。2011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HE 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榜”中,名列*大陆高校第26位、全亚洲第151位。自2012年起,学校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工科学科领域排行前200强,2013年进入世界前1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