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京大学2012年第21期“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德稻大师系列讲坛”迎来了一位故人——德稻动画及数字产业大师罗宾京(Robin King)教授——原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主任。
罗宾京大师在讲座中
罗宾京大师是21世纪“创意产业”概念的先行者和领路人,自1971年起任职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作为国际数字动画教育界导师级人物,他培养出数位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脑动画专家,遍布世界*动画及影视公司。2001年,荣获加拿大新媒体奖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是动画教育和数码动画业的国际*人士。这位素有“动画界哈佛”之称的加拿大谢尔丹学院的掌门人,开场用简单的汉语表达了自己归来的喜悦之情。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孙聪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本次讲座。
“未来是全然不可预见的”,讲座伊始,罗宾京大师就做出这种论断。他说,人类已经从20世纪“信息时代”进入了21世纪的“创感时代”,面对全然未知的未来,人们需要不断的重塑自己,随时准备做出适应性的改变,才能真正实现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而重塑自身要求我们不断地好奇,尝试,发现,去承担风险,去打破常规、去突破自身的限制,去将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联想在一起形成新的创意。
罗宾京大师介绍说,美国航天局课题显示,2岁*的创造力高达90%,5岁*的创造力降到了30%,而25岁的成年人创造力降低至至可怜的2%。为什么*天生有创造力,而我们成年人的创造能力却逐步丧失了呢?有同学回答说是因为*式教育。罗宾京大师表示,不光是*,全世界都是这样。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教育不应该是传授条条框框的机器,真正的教育要教授学生去批判性的思考,去对话,去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现行教育大多忽视了这一点。
从“信息时代”到“创感时代”,人们的思想可以更加自由,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对着选择的十字路口,罗宾京大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自己的人生传奇:1965年,21岁的他有房、有车、有家、有女友、有满意的工作,但日复一日单调安逸的生活却激起了他的不满,他选择远赴他国,寻求突破。只身在外,罗宾京就像鲍勃迪伦所描述的“一无所有,自然就一无所失”,这种绝境之地激发出他更多的潜能,让他对追求新事物更加心无挂碍。他创意地用线形图展现了自己其后45年间选择过的职业生涯,物理学家,纪录片摄影师,动漫从业者,顾问公司,电脑动漫教学……回首职业生涯,他看到他们的内在联系,但更重视其中的变化。对人生怀有建设性的不满,才能走出创意人生,勇于追求改变,年老时回顾自己一生,你会讶异于自己的生命经历,一切都会超乎你的想象!
要做出改变,走出创意人生,是有经验可借鉴的,他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创新经验。首先要发现自己的天赋,然后要有勇气,有决心坚持投入到其中。掌握一项新技能需要10000小时,这意味着一个人要在10年中每天花3个小时或者至少5年的全职工作才能切实掌握一项技能。道路不易,在这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挫折,也许会遭遇失败,但*重要的是要败的漂亮,败得精彩,不惧怕失败。只有善败者,才是善于创造者。真正的创意者会在失败中崛起,坚持把自己的创意观点付诸实践。
当然,“小宇宙的爆发”也是很重要的,罗宾京大师还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发掘自己创造力小宇宙的心得,他说睡觉的时候,半睡半醒的状态都是小宇宙密集爆发的时候。放松心灵,灵感也会像砸向牛顿的苹果那样砸向你的脑壳。当然,创意无处不在,没有人干扰的飞机上,森林里的漫步中,只有9平方米的小书房里,只要能放松心灵,跟着自己的直觉走,不论是白日梦还是远足旅行中你都会和灵感不期而遇。
创意要去了解未知,去丰沛自己的生命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平常之中寻找潜在的未知。创意不需要外在的设备,只需打开你心灵的窗户,他们便会如清风般扑面而来。
罗宾京大师说,对他而言音乐是他放松心灵的*方法。音乐能唤起他的情绪,唤起他的乐趣。音乐响起,他随乐而动,就在这种恣意的陶醉忘我中沉思冥想,完成心灵的重塑。
但是,罗宾京大师*后告诫大家不要试图一次完成上述所有建议。我们只是普通人,点滴积累,跟随自己的直觉,为自己而活,这才是真正的创意人生。点评嘉宾北京电影院学动画学院孙聪副院长也感慨称,罗宾京大师描述的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难做到,因为无需外部大环境有任何调整,其实是一种自我追求与完善,自我反思与体悟,她鼓励每个同学都要勇于尝试,不必拘泥于现实社会单一价值观的拘束,自我突破,独立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讲座中,罗宾京大师提到,创新是一场严肃的游戏。游戏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觉,摒除世俗的困扰,而严肃是要我们一旦找到真心所爱,就要全心投入进去,一生践行。哲人苏格拉底曾说“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识,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一个人用一生与世界邂逅相遇,可能只有坚持严肃的游戏,才能实现这个人认识世界,探索自身的全部征程,才能走出真正的创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