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开口说话,这取决于跟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跟谁。跟鬼当然要用鬼语沟通,不然用人言,对方听不懂。语言总是依赖于沟通双方共有的知识,共有的越多,交流就更有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像大学、黑社会群体会发展出自己的“行话”的原因。“行话”让交流更有效率,同时也可以用来界定一个人属于某个群体。
语言还具有阶级性。当称呼高阶层成员时需要用敬语,我们在电影里也可以常看到这种情形,当然,与社会越来越平等化趋势相一致的是语言也更趋于平等化,不再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何地。在家里跟电视上人们的表达会很不一样。在家里,也许你会直率的说“物价涨得太厉害”“房价太贵啦”,而在电视上(不管你是普通人被采访,还是身居要职),你会说“物价调整幅度比较大”“房价上升幅度比往年有所突破”等。
何时。你当然不能用晚会上的语言用到葬礼上,或者反过来。
背景。沟通双方必须根据具体背景来组织言语,做到有礼貌、体谅人、给人好印象等。比如你要好的朋友拿着一篇写得很糟糕的论文(背景)让你提意见。你如果诚实回答就伤害了对方,你如果给他留面子却让自己说了慌。当然,更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很好地组织语言以便与情景相一致。“看来你尽了*努力”“很多人写不好论文”等等。既没表达出任何个人看法,又符合当时的情景。
看来,人是变色龙,人们非常清楚交流双方的地位、关系,并能使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下组织合情合理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那么对于平时更多要用到语言的营销客服人员来说,运用语言时要注意什么呢?
毫无疑问,我们首先要用对方的语言与其沟通。正如前面所说,见人要说人话。既然语言是有群体性的、阶级性的,而且共同点越多,沟通就越有效,那么我们运用对方更容易懂的语言去表达,就越容易与对方建立关系。
对方如果是老师,那么汽车销售人员解释省油功能*用笔芯做比方。新款车型相当于0.3的笔芯,而旧款的相当0.5的笔芯。
其次,表达要具体。心理学告诉我们,拥有具体或实物联系的概念要比没有的更容易记忆。“这辆汽车的功率相当于**匹马的拉力”显然比“这辆汽车功率很强”更容易让对方深刻。
同时,表达要明确。营销人员不是政治家,要减少模棱两可的语言。要可衡量,数字化。比如“这种车型保养费很便宜”应该改为“每次保养,只需另外车型的三分之二”。
还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行话跟客户对话,客户不懂“汽车扭矩”是什么。很多人为了让自己表现得更专业,往往喜欢用晦涩的、专业术语来表达。比如老师、律师、医生群体。记住,沟通的意义是让对方明白,而不是自己有多明白。
总之,语言是人际沟通*重要、*核心的手段,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