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学院的全职教授太奇认为大致分为三类:学术型、实践型、两栖型。学术型教授擅长理论研究,把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首要使命,其和管理实践往往联系较少;实践型教授擅长指导实践,长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以此为乐。在当前一些商学院追求学术地位的大环境下,学术型教授占主流地位,实践型教授的则处境较难,一方面要指导企业实践,一方面还要写学术论文,压力也大,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两栖型教授则兼有学术和实践两个特点,这是商学院*为杰出的教授。然而,培养“两栖型”教授绝非易事。商学院需要企业家的经验和智慧,企业家可以作为商学院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商学院开始邀请企业家担任商学院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以此来弥补商学院教授的不足。
只懂实战还不够
然而,从企业家到教授的转变绝非轻而易举。企业家和教授是两类不同的人,两种角色很难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因为从其本质上来讲,“教授”和“企业家”是两类非常不同的职业,对人的任职资格以及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二者的使命不同,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比如,大多数的教授是“完美主义者”,作研究时习惯考虑各种不同的变量以及各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往往思考大于行动;而企业家则不同,冒险精神强烈,边干边学,在行动中矫正。在现有的高校师资培养制度的约束下,企业家变成全职教授几乎是不可能的,商学院可以聘请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特聘教授参与商学院的教学。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几年功。当好教授,对企业家而言有几个很重要的挑战。
首先,需要企业家具备分享的动机。行为来自于动机。优秀的教授是需要有高度分享精神的,需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分享给学员。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意把自己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别人,视其为自己的独门秘籍。
其次,需要企业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很多企业家只有管理实践,缺乏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理论来总结管理实践,则很难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因为管理模式的形成受制于企业情境要素的影响,只有企业家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功底才能从管理模式中总结经验,提出更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
第三,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仅仅到商学院做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尚不是教授的主要工作,教授是需要指导学生,而指导学生是很艰辛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