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选拔的目的是为了决定谁将加入公司,从事哪个岗位,在公司持续工作多长时间来为企业创造业绩。这样看来,公司招聘和选拔就是预测,是基于对 申请者在被雇用前观察到的特点,公司尽力预测申请者在被雇用后的行为和表现,以及实现企业所需绩效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可持续性贡献的时间长短。所以,在招聘 和选拔上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能在以后为这项投资产生超额的回报。是否能够预测未来则成了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估招聘选拔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不可 能雇用每个申请者,让他们从事该职业,*试用后只保留足够出色的雇员来满足公司需求。因为其费用高昂、资源有限、存在着损失或事故风险,而且,申请者在 试用期内也不愿意放弃其他机会,所以,这就给我们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我们必须选取适当的策略和适合的技术与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现代企业要 预测的不仅是对现在招聘岗位的适用性,还必须对他在更高职位的业绩、留在公司内的可能性等一系列问题做出预测。
在选拔过程中,信息将如何被运用?如何衡量选拔结果?
“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人的时候,所能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我们招聘的任务则恰恰是运用这“冰山一角”的信息来预测申请者的未来行为,并以此来衡量申请者的“冰山”能量。
“倒冰山”成为一种被普遍应用的工具和策略,其包括:(1)知冰山,即研究什么样的行为或能力可以导致企业优良的业绩,发现企业员工胜任力要素工作原理和运行规律。
(2)破冰山,即选用什么样的技术与工具,才能科学、全面和深入地测评每个申请者的能力素质状况,破解其能力“冰山”,衡量每个申请者所具备的优势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确定*入围人选。
(3)倒冰山,即如何变优势能力的个人“所有”为企业“所用”,即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高度合一;这主要把能力冰山倒置,看个人优势能量和能力可以输出多少在招聘岗位上,以激励其*的绩效贡献和在公司的持续发展。
在“倒冰山”策略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选取或开发适当的工具,以增强企业招聘选拔工作的有效性,即有效的预测每个求职者在企业未来的业绩表现和贡献。
知冰山
目的是探寻员工能力与企业成功的对应关系。因此,许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胜任力模型(又称“素质模型”)来帮助识别,要在一个职位上实现良好的业绩必须具备哪些技巧、知识以及个性,并且使用胜任力模型来*人力资源体系能够把精力集中在这些技巧、知识和个性的开发上。
胜任力模型有很多的定义,但总的来说,描述的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 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它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模型常被当作一种人力资源工具来解决关于员工 的甄选、培训与开发、评估和继任计划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每个员工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可见的“水上部分”和深藏的“水下部分”。其中,“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人力 资源管理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识别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而“水下部分”包括内驱力、自我形象、个性和价值观等,这方 面处于冰山的*下层,是比较难于评估和改进的。但在人才选拔中,这部分内容却*具有选拔的预测价值,同时它也是“水下冰山理论”的核心内容。
识冰山有两个很重要的工作:*,识别胜任力能力要素;第二,要明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笔者将重点阐述后者。
岗位胜任规则和胜任力的作用机制
一个人做好一项工作,或是我们期待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有着优秀表现和优秀业绩,其前提条件是什么?请试着根据你的经验来回答:
你的答案:
不是管理环境和条件,也不是物质条件,是他对工作的一种胜任感,这胜任感支配和决定着胜任力发挥的大小和多少。这胜任感包括这“冰山”水面下的 各个部分:(1)做他喜欢的,比如,他喜欢做计划;(2)有能力做的,比如,他拥有做计划的能力;(3)可以运用他习惯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的,比如,他习惯 做计划,拥有计划性;(4)是他愿意投入的,比如,他愿意做计划;(5)他能从中获得对自己来说是*重要回报,比如,他能从计划中得到一种掌控感和安全 感;(5)他懂得或知道的,比如,他知道做计划步骤和要点。
由此可见,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就要排在后面了,这对我们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很显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很多企业的招聘选拔工作以前都是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不是他们不想了解冰山下的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冰山下的部分是如何运行的。
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从来都不能把人割裂开来看他的任何一个部分。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必然彼此依赖,相互作用。
如果知识与技能、天赋与能力是水的话,那么个性就是水渠,组织绩效和价值回报就是大海;水向大海流,水渠决定了水的流向及流量。内驱力和成就动 机给水以牵引力,价值观给予水使命感的感受力,兴趣给予水以快乐的支持力,自我形象和角色概念给予水以压力。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水的起点与重点之间形 态各异的水渠和流域。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探索“能力-职业”的相互作用原理和机制,这需要研究者很熟悉构成胜任力各要素的特点和综合作用, 换个说法,就是对胜任规则的探知。二是岗位绩效优秀者们的特质,这就要针对具体的企业、岗位和具体的人了,属于个性化的胜任表现。由此可知,这两个方面就 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关系一样。
总之,知冰山是一项“看见,更要有远见”的工作,只有认识了胜任力运行规律,我们才有可能去预见并顺应它,顺利地达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优秀的绩效。并且,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胜任力的表述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适应性胜任力、功能性胜任力和内容性胜任力。
服务期与合同期的较量
(一)
又是一个无趣的周五,平静得很。
整理劳动合同的时候,看到Simon的劳动合同。Simon在市场部Kevin手下工作。由于工作十分出色,所以,公司去年曾出资派其去法国脱产学习一个月。去之前双方签订了培训协议,约定了五年的服务期。一个月后,Simon学成归国。之后公司对其十分器重,不但委以重任,还给其晋级加薪。谁知仅在Simon回来后两个月,Simon就向公司提出离职。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师父Tommy和他的谈话情景。当时我还是个实习生。
“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我已经提前跟公司打招呼了,尽到了通知的义务。难道你们还能阻止我不让我走不成?”
“公司不是白送你出去学习的,当初我们可是签了五年的服务期,如果你要走的话必须向我们支付违约金。”师傅一板一眼地说。
Simon陷入沉思。
“你想公司出资培养你到国外学习,这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你就确定你的新东家也会像我们这么器重你?除非他们答应帮你支付这违约金。你自己想想吧。”
果然,几天后Kevin告诉师傅,Simon决定不离职了。据说是新东家不愿搅这浑水,不愿意替他支付违约金。Simon想想没办法就只好留在这里了。
Simon的劳动合同原先跟我们签的是一年时间,今天一看马上快到期了。照例说是应该续订的。我给Kevin打了个电话,征求他对于Simon合同续签的意见。没想到却得到了意外的反馈。
“别提了,提到他我就不爽。没想到自从上次那事后,就开始懒散起来。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对客户的维护也总是不上心,我都接到几次客户的投诉了。你说这种人,服务期签了五年,我还不能不要他,这服务期协议签的真是把公司自己也栽进去了。”
“不是,可以解除的。你不是说他迟到早退么,我们可以算他违纪的,因违纪解除合同他自己还是要向我们支付违约金的。”
“……我们公司不是刚开始考勤么,我又没他迟到早退的证据。”
“那客户投诉的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