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以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的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 7.11),字希逋,又字齐奘,
山东临清人。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社科院
南亚研究所所长、
*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述:《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留德十年》记录了季羡林先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留学的经历。季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8个阶段,但他认为“能值得记述的东西只有两段,一个是留德十年,一个是十年的空前浩劫。”其中留德十年奠定先生一生的学术根基,分量之重可以想见。 1991年5月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完成了这部散文体自传。
在《留德十年》中先生回忆往事,情真意切,言词质朴,毫无矫矜自饰,读来犹如对面闲谈,清新淡雅。萦绕字里行间的对故人之思,时光不再的感怀虽不浓烈似酒,却也足以让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