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福布斯100强榜上的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成长模式变化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公司在规模、历史和管理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产业集中化,这些引发了职业经理人生涯变革运动。1980年的福布斯100强公司只有26%,依然出现在2001年的100强名单中。榜上制造业的公司数量从17%下降到1%,而从事金融服务的公司比例从零上升到17%,“不同行业的公司在100强榜上的变化,足以反映出美国经济已经变成服务型经济”。
二、公司结构扁平化。从1980年到2001年间,以职位为标准的高层管理者的分类,发生了变化。如今,中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下降了,其中,高层管理者从27.8%下降到22.8%,中层管理者数量则从65.1%到59.3%,而基础员工的比例则从7.1%上升到17.8%。
三、升职的机会因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较之稳定的大公司,在那些高速增长的公司内,员工更容易升职;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年轻的公司中员工会升迁得更快,因为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会更扁平。同时新的、发展*迅猛的公司,招聘员工的数量也*多。
四、“上升的速度”受行业特点制约。那些快速增长的行业为从业者提供了更乐观的职业前景。2001年,在批发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两个行业中的经理人,通往职业颠峰的时间*短。特别是那些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经理人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平均只需23年。“混乱能带来更多机会”,经历着重组或并购的行业中,之所以能让经理人快速升到*高职位,是因为“这让很多人快速出局”。
五、“内部升迁轨迹”也在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席执行官往往是由公司的营销总监升任的,不过到了80年代后,似乎更多财务总监晋升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紧接其后的是咨询以及人力资源总监)。只要投资者还在公司中发挥巨大作用,财务管理职能就仍是成为首席执行官的重要筹码。
六、从1980年到2001年,在福布斯100强榜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在常春藤联盟受教育的人员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大约为30%,从公立大学毕业的人员数量则上升了16%,占这些职业经理人总数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