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们,估计你们看了标题,会感到疑惑,
啥是“影感”呀?
比如,英语有所谓的语感,
看电影写电影评析,本小编认为也需要培养一定的影感。
影感,有何用?
咱就开门见山地举个例子吧,如果你有很好的英语语感,在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估计不用怎么细想语法,嘴上的英语就哗啦啦地往外冒;做英语卷子的时候,估计也不用比划各种知识点,很顺当地选择正确答案。同理,如果你有非常深厚的影感功力,分析影片的时候,那哗啦啦地feeling就这样涌上心头,下笔如有神,又精确又有内涵地把影片分析得有条有理。语感和影感,说白了,就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很敏悦,能够一下子抓住题目的重点,有的放矢地书写自己的答案。这种感觉,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
要如何才能拥有这样一种大神级的影感呢?
首先,要*一定的观影量,一个星期起码要看四部电影,但不能局限于一种风格的电影,在培养影感的前阶段,我们需要去开拓视野,而不是沉迷于一种自己酷爱的风格,可以是两部国产片,两部进口影片。一周四部?你们会问,会不会太少了,甚至,有人质疑:“我疯起来一周就能啃下十多部呢!”其实看片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重复。
“重复”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短暂的记忆会因为“重复”成为你终生不忘的潜意识,一旦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它就会莫名其妙地涌上脑海。所以,这里提供一个“重复”备考计划。
*次观看影片:用普通观众的身份去观看,把自己清空,感受影片给予自己*原始的*疯狂的洗礼。这一次的观看是*轻松,也*直接感受的。
第二次观看(同一部)影片:做笔记,把自己*为直观,*有感触的感悟记录下来,可以是图形记录法,也可以是表格记录法,甚至是狂草式的草稿,反正就是要用*迅速的方式把自己瞬间的感悟捕捉下来。一来培养自己的快速思考感悟能力,二来这样的瞬间记录往往会蹦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火花。
第三次观看(同一部)影片:就要从电影的局部入手,这个时候,你的身份就不再是普通的观众了,而是尽量从专业角度去分析每个细节上的运用,这个时候,你要用两个脑子去看电影,一个看技巧,一个看故事。为什么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摄像机从头到尾都是扛在肩上,晃来晃去的镜头有什么寓意呢?是想表达一种现代都市人那种荒诞的心理状态么?同样是张艺谋,为何在《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里,要以固定镜头为主,以标准的视距为主?
*后一次观看影片:这个时候就需要拓宽知识面,要全面了解一部电影,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的本身,还需要了解有关这部电影的背景,这部电影的导演阅历和风格体系。电影要多看,有关电影的知识也要知道,建立自己一个庞大的电影积累参照系,使每部电影更加准确地找到他的艺术坐标,纵向横向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