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外国语专修学院—官网

咨询热线:
400-882-6311

安生外国语专修学院师资介绍>名师详情
周小苹老师
周小苹老师于200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际教育工作。2011年9月加入安生后,从事微积分预科和微积分的教学工作,现任安生国际课程中心扬州*分部微积分教研组组长。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曾获得过教师“金钟奖”和“安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个性化观察与*陪伴学生成长

  周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数学非常不好。有一天上课时,周老师讲了个稍有难度的知识点,讲解结束后,询问同学们有没有问题?讲台下一片安静,于是周老师点名问该同学是否懂了?该同学点点头,周老师继续追问是否真懂了,此同学愣了下,抬起头红着脸,缓缓的点了一下头。课后,该学生的表情一直在周老师的脑海里萦绕,她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不应该追问该同学这个问题。他点头,是欺骗老师,但摇头,自己又羞于面子。也就是说,无论他懂还是不懂,那个追问其实都会对他造成压力和伤害。
 
  想通后,周老师开始再三提醒自己注意方式方法。该同学的作业写得很慢,一般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交上来。但周老师告诉他不要着急,只要是自己认真做的,就算晚点也没有关系。午休时间周老师会主动去帮助该同学梳理复习和预习内容。课上提问前,周老师会细心观察该同学的眼神,如果眼神里没有慌乱,周老师便知道他领会了。家长会上,周老师特意点名表扬了该同学,肯定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上次月考,该同学不再是班级倒数了。这让周老师无比欣慰。当然该同学的路还很长,但周老师愿意继续给他打气加油。
 
 
合理的师生距离产生合理的引导空间

  周老师认为和学生长期相处,保持一定的“合适的距离”是黄金准则。距离太近了,就容易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距离太远了,又会看不清、听不明学生们真实的反应和内心的声音,周老师认为“教与学”的过程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距离的控制权应该掌握在老师手里,只有把握好了,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周老师观察发现,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学生通常都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甚至有部分学生会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醒悟。这时候,只需要适度的“严格”就可以建立起教学规则,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而期中考试后,学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疲劳感,有些学生可能对之前的考试效果不满意,出现心灰意冷的情绪。此时,适当的拉近距离,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常犯的错误,周老师会很认真的和同学们展开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错误?其后果和解决方式是什么。不过,无论谈论多久,犯错学生的姓名很少会被周老师提及。有些敏感的*会问:“老师,您是说我吧?”此时,周老师会很淡定的回答:“不,我说的不是“你”,我说的是这件“事”,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可能犯的错误。” 但如果哪个学生进步了,或者做了某件好事,周老师不仅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她),还会借家长会的机会鼓励他(她),因为周老师相信强化优点,弱化缺点会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你很棒,你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周老师认为,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需要不同的钥匙才能打开。有些*比较主动活泼,这时候只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点拨”下,就行了;有些*比较内向敏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这时候拉拉家常,课堂上多关注引导,可能效果更加明显。多点理解,多点关怀,多点尊重——是周老师努力将教学工作引入良性循环的基本策略。
 
 
数学竞赛活动推动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发

  在扬州*分部,周老师积极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了滑铁卢大学Hypatia和Euclid数学竞赛,这为数学科目出色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和能力的绝佳平台,也进一步推动同学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周老师目前正在帮助学生们积极准备暑期在北京举办的“斯坦福大学数学竞赛”,周老师认为这样的竞赛不仅仅是测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是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良好机会,尤其是*这样团队成员之间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安生平台提供个人成长和教学创新的空间

  周老师深深感到,在安生工作自己很有激情,毕竟国际教育植入*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优秀的双语学科教师在目前的社会上还是相当炙手可热。周老师觉得这样的双语老师之所以能够受欢迎,本身说明这样的的人才依然很少。“如何将中、西方教育融合起来”是周老师以及她的同仁们一直探讨很久的课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周老师以及她的同事们就是那一群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的人。周老师觉得安生不仅给她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让她不停地创新与尝试,安生也给她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她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因此,安生其实也提供给了她个人一个不断成长的机遇。
 
培训世界 安生外国语专修学院体验课 免费预约